廿二史札記第 29 篇
薛居正传》)李度工诗,有“醉浮世事,老重故乡
”之句,枢密使王朴录其句,荐之知贡举申文炳,遂擢度第三
。(《宋史
【收藏歐發書屋,防止丢失阅读度】
李度传》)此亦通榜之余风,虽非以利起见,然知其
而取之,究亦弊也。聂屿与赵都同赴举,都纳赂于郑珏,报明
当登第,屿闻
捷,乃
诟
以恐之,珏惧,俾俱成名。(《薛史
珏传》)是竟以贿赂得第矣。五代世,此等作
舞弊之事,习以为常,固无足怪。其有稍示惩罚者,同光三年,礼部侍郎裴知贡举,所取新及第
士符蒙正等
议,特诏翰林学士卢质复试,王澈改第
,桑维翰第二,符蒙正第三,成僚第四,既无黜落,裴免议。周广顺中,赵
知贡举,有新
士李观
当策名,
议喧然,中书门
以观所试诗赋失韵,遂黜之,并谪
官,由侍郎降詹事。(见《
传》。)显德中,刘涛考试
,王朴劾之。世宗命翰林学士李复试,黜者七
,涛坐降谪。(见《涛传》。)又刘温叟考
士,得十六
,有谮之者,帝怒,黜十二
,温叟左迁。(见《温叟传》。)是五代时虽有科场
分,
降秩,宋初因之。开
中,李知贡举,贡士徐士廉
登闻鼓,诉用
。帝怒,特命复试,多黜落者,责授太常卿。(见本纪及《传》。)真宗时,三司使刘师
以
几
举
士,属考官陈尧咨,时已糊名考校,乃于卷中为识号,遂擢第。已而事泄,诏几
落籍,永
预举,师
责忠武军行军司马,尧咨责单州团练使。此五代及宋科场
分
概也。惟王钦若知贡举,有任懿者托素识钦若之僧惠秦,赂以
金二百五十两。会钦若已入院,僧属其门客达于钦若
李,李遣
祁睿入院,书懿名于其臂及
金之数,以告钦若,遂得中。
事泄,钦若反委罪于同知举官洪湛,湛遂远贬。(见《钦若》及《湛传》。)以有赃贿,故
分较重。然纳贿舞弊,仅至窜谪,科场之例亦太弛纵矣。
定罪归刑部
宋太祖尝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者,朝廷置而
问,
命至重,姑息藩镇,当如是耶。自今诸州决
辟,录案奏闻,付刑部复视。”遂著为令。此建隆三年所定也。(见本纪。)自有此制,天
重狱皆须候部复核,宜无有擅杀者矣。然李及知秦州,有
卒
昼攫
金钗于市,吏执以
,及方观书,诘问得实,即命斩之,观书如故。(见《及传》。)张咏知益州,有小吏,以罪械其颈,吏恚曰:“非斩某,枷
得脱。”咏即命斩之。(见《咏传》。)范正辞奉诏料州兵
京,有王
者惮行,以刃伤其足,正辞斩之。
诣登闻鼓院
诉,太宗以正辞有威断,特擢之。(见《正辞传》。)王济知睦州,有
僧突入州廨,
妖言,济与转运使陈尧佐按实斩之。(见《济传》。)吕公弼知成都,营卒犯法,
受杖,曰:“宁以剑
。”公弼曰:“杖者国法,剑汝自请。”乃杖而斩之。(见《公弼传》。)文彦博知益州,方宴
,闻外喧甚,乃卒
杖
卒
伏。呼入问状,令引
与杖,又
受。复呼入斩之,竟
乃归。(见《彦博传》。)
为临海尉,有民詈逐
,至
,命杀之,
,起手斩之,投劾去。(见《传》。)定罪既归刑部,乃尚有擅杀如数公者。按郑疏谓:军法
宜止行于所辖军伍,其余当奏朝廷,然则军政原有
宜行法之条。如张咏在益州,正当王均、李顺等叛
之
,固宜用重典以儆凶顽,其余亦皆军士之
法者,故
妨概以
宜
之欤。
以小吏而擅杀逆子,虽
悖于律,而事非军政,官非宪府,生杀专之,亦可见宋政之太弛也。
宋辽金夏际仪
《金史》有《聘表》,凡与宋、夏、
丽和战庆吊之事,开卷了如。然宋之与为邻者,比金较多,则《宋史》益宜有《
聘表》,乃反无之,此修史者之疏也。
概两国
际,每重在仪节之间。澶渊之盟,宋为兄,辽为
,故辽使常稍屈。《宋史
程琳传》:契丹遣萧蕴、杜防,蕴
坐位图示琳曰:“中国使者坐殿
位,今
位乃
,请升之。”琳曰:“此真宗所定,
可易也。”乃已。然则真宗初定和议时,宋使至辽,燕享之礼较尊于辽使之至宋矣。然辽
亦往往故自尊
,
肯稍屈。程师孟使辽至涿州,契丹
迓者正席南面,涿州官西向,而设宋使席东向,师孟
肯就坐,叱傧者易之,乃与迓者东西相向。(见《师孟传》。)吴奎使契丹归,遇契丹使于途,契丹以金冠为重,纱冠次之,旧时两使相见必重
适均,至是契丹使
纱冠,奎乃亦杀其仪以见。(见(奎传》。)沈立使契丹,适其国行册礼,
令从其国
,否则见于门。立曰:“北使
南,未尝令其
,况门见耶?”乃止。(见《立传》。)哲宗崩,辽使
吊祭,胡宗炎迓境
,使者
易
,宗炎以礼折之,须其听命乃相见。(见《宗炎传》。)辽
宗遣使以己像
徽宗画像,未报而
宗殂,天祚帝立,复以为请。宋使张升往,
先得其新主像,乃谕之曰:“昔文成
为兄屈,尚先致敬,况今伯
耶?”天祚帝乃以己像先
。(见《升传》。)此宋、辽兄
之国使命往
故事也。至宋与金
际之仪,则
同。据《金史》:使张通古至江南,宋主
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
肯,索马
北归,宋主乃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书诏拜起皆如仪。(见《金吏
张通古传》。)然《宋史》本纪:通古至,帝以方居谅ウ,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又《桧传》及《王
》、《李弥逊》、《
龙如渊》等传皆言金使
,朝议汹汹,桧迫于公议,属王
言于通古等,听桧就馆受书,以省吏朝
导引,纳其书
中,自是当
实事。而《通古传》所云拜诏如仪者,或通古归自诩之词也。至宋孝宗与金世宗重定和议,则改奉表为国书,称臣为侄,凡报聘皆用敌国礼。(《孝宗纪》)然金使至宋,宋主尚有起立受书之仪。金完颜仲初为报问使,仲奏请与宋主相见仪,世宗曰:“宋主起立接书则授之。”及至宋,如礼。(《金史
完颜仲传》。)孝宗尝改受书仪,遣范成
至金陈奏,世宗
允。
金遣完颜璋贺宋正旦,宋使
就馆取书而去,璋还,杖
百,除名。金遣梁肃
诘问,宋仍以书谢。(见《金史
完颜璋传》。)次年,刘仲诲贺正旦,宋仍
接书仪,仲诲
可,乃仍用旧仪。(按此事《宋史》有错误
。《孝宗纪》云:璋
贺正旦,以议受书仪
,诏俟改
,别以太
皇旨,姑听仍旧,是璋初未尝失礼也。而《金史
璋传》以使事失礼归杖黜,则在宋亏礼之自是实事。《宋史》所云:以太
皇诏姑仍旧礼者,盖次年刘仲诲贺正旦之事,误记于璋至之
耳。)已而金使乌林答天锡
贺会庆节,
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帝
许,天锡跪
起,宰相虞允文请帝还
,令使者明
随班
寿。(见《宋史
孝宗纪》及《允文传》。)盖又因宋就璋馆取书之事,故宋加礼以为报复,而孝宗遽起入
,亦
时机
也。又金黄久约为贺宋生
副使,适宋馆伴正使病,
以馆伴副使代正使行事,久约曰:“倘副使亦病,则将以都辖、掌仪等行礼乎?”竟令正使独
行,己与馆伴副使联骑。(见《金史
黄久约传》。)盖两国际仪节有关国
,故各
肯自屈耳。至两国使臣朝贺时,则皆有山呼舞蹈之礼。金海陵
宋使山呼声,使神卫军习之。(见《金史
蔡松年传》。)是宋使至金山呼也。金张使宋,以世宗行在殡,受赐
舞蹈。(见《金史
张传》。)是金使至宋,非国丧亦舞蹈也。又两国彼此有避讳之法,金海陵立太子光英,宋改光化军为通化军,光州为蒋州。金章宗以完颜匡为贺宋正使,命权易名弼,以避宋讳。(见《金本纪》。)此又彼此避讳故事也。至西夏之于宋,初李继迁、德明
子本臣属于宋,自元昊自立为帝,
复称臣,
议和,但称“男邦泥定国兀卒”。兀卒者,译言吾祖也,宋以词
顺,未之许。
再定和议,宋册为夏国主,约称臣,奉正朔,改所赐敕书为诏而
名,使至其国,用宾客礼。然使至常馆于宥州,
令至
、炅,而元昊自帝其国中自若也。(《宋史
杨告传》):告为西夏旌节官告使,元昊专席自尊,告徙坐宾位,元昊能屈。此盖初册封时之事。)其于辽、金二朝亦称臣,而
际之仪稍异。金世宗问张汝弼曰:“夏、
丽皆称臣,
使者至
丽,与王抗礼,夏王则立受使者拜,何也?”左丞完颜襄曰:“辽、夏本甥舅国,夏以辽公主故,受使者拜。本朝与夏约,遵用辽礼故耳。”汝弼曰:“行之已数十年,
可改也。”世宗从之。(见《金史
张汝弼传》。)此可见西夏之于辽、金,虽称臣而受其使拜,与宋所定与使臣宾主相见之礼同矣。及金哀宗时,重与夏国议和,则夏并
复称臣,但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
聘,奉书称
而已。(见《金哀宗本纪》。)刘豫受金册为齐帝时,金宗翰等议,既为藩辅,奉表称臣,则朝廷诏至,当避正殿,与使者抗礼。金太宗诏曰:“既为邻国之君,又为
朝之子,惟使者始至躬问起居,及归时有奏,则起立,余并行帝礼。”此又刘豫为子皇帝之仪注也。
☆、第80章
岁 币
宋真宗与辽圣宗澶渊之盟,定岁币之数,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时,辽宗以
地为兵端,再与定盟,加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夏主元昊既纳款,赐岁币银、绢、茶、彩共二十五万五千。南渡
,
宗与金熙宗和议成,岁币银、绢二十五万两、匹。孝宗再与金世宗议和,改为银、绢二十万两、匹。开禧用兵既败,宁宗再与金章宗议和,增为银、绢三十万两、匹。至金哀宗时,宋
其岁币。
数年金亡。元太宗曾遣王楫
征岁币银、绢二十万两、匹,宋
与。
按宋之于金,岁币外,每金使至又有馈赠,使金二百两、银二千两,副使半之,币帛称是。此例庙堂之
亦知之,故路伯达使宋回,
所得金银以助边费。(见《金史
路伯达传》。)梁肃使宋回,以所得礼多,至推排
时,自增六十贯。(《金史
梁肃传》)金使至夏国者,夏国馈赠视诏书几为多寡。完颜纲为赐夏主生辰使,章宗特命赍三诏以厚之。(《金史
完颜纲传》)《金史
路伯达传赞)曰:受岁币,礼也。使者至燕享,亦礼也。纳其贿可乎?乃习以为常,莫有知其非者。则云酬劳效,归则云增
,
惟利是视,此何理耶?
和 议
义理之说与时之论往往
能相符,则有
可全执义理者,盖义理必参之以时
,乃为真义理也。宋遭金
之害,掳二帝,陷中原,为臣子者固当
夜以复仇雪耻为念,此义理之说也。然以屡败积弱之余,当百战方张之寇,风鹤方惊,盗贼
,金兵南
,航海犹惧其追,幸而饱掠北归,
复南牧。诸将得以剿
寇贼,措设军府,江淮以南
可自立。
而乘此偏安甫定之时,即
驱北指,使强敌畏威,还土疆而归帝
,虽三尺童子知其
能也。故秦桧未登用之先,有识者固早已计及于和。洪皓以“乐天、畏天”语悟室,犹第使臣在金国之言也。绍
五年,将遣使至金通问二帝,胡寅言国家与金世仇,无通使之理,张浚谓使事兵家机权,
终归于和,未可遽绝,是浚未尝
有意于和也。
陈与义云:和议成,岂贤于用兵,
成则用兵必
免,是与义亦未尝
有意于和也。
宗谓赵鼎曰:“今梓宫、太
、渊圣皆在彼,若
与和,则无可还之理。”此正
宗利害切己,量度时
,有
得
于此者,厥
半
安,
得返,
可谓非和之效也。自胡铨
疏,以屈己
和为
,其议论既恺切
,其文字又愤
作气,天
之谈义理者遂群相附和,万
词,牢
可破矣。
然试令铨任国事,能必成恢复之功乎?
能也。即专任韩、岳诸
,能必成恢复之功乎?亦未必能也。故知
在局外者易为
言,
在局中者难措实事。秦桧谓诸君争取
名以去,如桧但
了国家事耳。斯言也,正
能以
而废言也。其
隆
又议恢复矣。吕本中言,
抵献言之
,与朝廷利害绝
相关,言
酬,事
济,则脱
去耳。
朝廷之事,谁任其咎?汤思退亦云,此皆利害切于己,
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
计,岂同戏剧?斯二
者,虽亦踵桧之故智,然
可谓非切中时
之言也。统宋
代论之,燕云十六州沦于契丹,太祖、太宗久
取之,自
梁河、岐
关两败之
,兵连祸结,边境之民烂焉。澶渊盟而
,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虽韩、范名臣
能制,亦终以岁币饵之,而中国始安枕。
当北宋强盛时已如此,况南渡乎?且南渡之初,非战也。富平
败,丧师数十万,并陕西地
失之,卒归于和而
已。及金亮渝盟,兵叛
弑,此时宜可乘机
取,乃宿州
溃,又弃唐、邓、海、泗,而卒归于和。其
开禧用兵,更至增岁币,函
韩胄之首,而
再定和议。此和与战,利害之较然者也。及与蒙古共灭金,两国方敦邻好,使早定和议,坚守信誓,当
至起衅召侮,乃忽思用武收复三京,兵端遂开。
然元太宗犹使王楫议岁币,其时蒙古尚未有意于混
,可以财帛饵也。而举朝泄泄,付之
理,致蜀地先失,鄂亦被兵。元世祖以皇
统兵在鄂,贾似
已密遣宋京
和,世祖遂撤兵去。似
归,又以援鄂为己功,
讳议和,
复践夙约。世祖犹遣郝经
修好,更锢之真州,
答
书,
遣
使,于是遂至亡国。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
和议而亡。
盖其兵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
之运,天之所
,固非
可争,以和保邦,犹
失为图全之善策。而耳食者徒以和议为
,妄肆诋讠其,真所谓知义理而
知时
,听其言则是,而究其实则
可行者也。
按宋南渡,亦未尝无可乘之机。其
在金废刘豫,以地予宋,而乌珠(旧史名兀术。)又
兵
取之时。宋则刘有顺昌之捷,韩世忠围淮阳,有氵加
镇、潭城、千秋湖之捷,且曰:“兵
最重
,臣请当之。”岳飞有郾城之捷、颖昌之捷,已
军至朱仙镇,遣将经略京东、西、汝、颖、陈、蔡诸郡,且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
饮耳!”吴在蜀,亦有石
砦、百通坊、剡家湾、腊家城之捷。使乘此
,策励诸将
兵,河以北虽
可知,而陕西、河南地未必
可得。乃当时君相方急于
成,遽令班师,遂成画淮之局,此
失也。其
在金亮瓜洲被弑之
,军溃而归,中原鼎沸,南有魏胜、李
之起义,北有移剌窝斡之叛
,金世宗虽贤,登极
睹,国
易摇,宋则孝宗为君,张浚为相,皆锐意恢复者。使有韩、岳诸
,以训练之兵,讨离携之众,自当
有克捷。而诸宿将已无在者,仅
刘,老病垂
,吴亦暮气
振,所恃李显忠、邵宏渊辈,望
才薄,才得炅、虹,至宿州辄
溃,于是三京终
可复,此又
失也。统
观之,
则有将帅而无君相,
则有君相而无将帅,此固天意所以分南北也。(明邱曾有宋南渡
得
和之论,为世儒所讪笑,今此论毋乃嘘其烬乎,然通观古今者必见及此也。)
西夏番盐
《郑文传》,诸羌少树艺,但用池盐与边民
易谷麦,
馈运为李继迁所钞,文
乃建议,请
番盐入边,令商
贩安邑、解县两池盐,以给陕西民食,则戎
困而继迁可
战而屈。诏从之,乃设
,有私市者抵
。行之数月,犯者益众,戎
乏食,屡入寇掠,而商
贩解盐者多
唐、邓、襄、汝间,得善价,关、陇民转至无盐以食。太宗知其事,遣钱若
视之,遂弛其
。此宋初听番盐入边故事也。其
因元昊强肆,则又
番盐以困之。《孙甫传》,元昊称臣,乞岁卖青盐十万石。甫疏言,自德明时,已乞放行青盐,先帝以其
法
听。及再请,乃追其
入质而许之。盖盐乃中国之利,西戎之盐味胜解池,既开其
,则流于民间,无所是防。梁鼎亦疏云,议者多谓边民旧食西夏青盐,其价甚贱,及
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边,其价与番盐
相远,故番盐
能售。今若令解盐与
地同价,则民必冒
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是二说者,皆以
断番盐为边界
策。按《夏国传》,元昊既纳款,宋许置榷场于保安军及
平砦,第
通青盐,是宋自西夏用兵
,
复许番盐入境也。然当中外分界之时,固
可
严其
。若中外
统之世,则又
妨听其入边,在番
既可藉以资生,而边民又得免于食贵,亦良法也,所虑番盐与中国盐价贵贱太悬,则
久
能无弊耳。
宋宰相屡改官名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宰相之任。初无定员,相为昭文馆
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
学士或置三相,则昭文、集贤及监修国史各除,国初范质为昭文学士,王溥监修国史,魏仁浦集贤学士是也。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
)则为宰相加官。神宗新官制,置侍中、中书令,而尚书令
设,即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
为宰相,左仆
兼门
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
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政和中,改左、右仆
为太宰、少宰,仍兼两省侍郎。靖康复改为左、右仆
。建炎三年,吕颐浩请左、右仆
并加同中书门
平章事,门
、中书二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从之。乾
八年,诏尚书左、右仆
可依汉制改为左、右丞相,删去侍郎、中书令、尚书令之职,以丞相充。此宋代宰臣先
名称
同之故事也。恐阅史者易于淆
,故录
之。
平章事之称本始于唐,按《旧唐书》宗永元年,以郭待举、岑
倩、郭正
、魏元同为同中书门
,同承受
止平章事。
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
,且令预闻政事,未即与卿等同名称。”自是外司四品已
知政事者,遂以平章为名。是平章事本非真相也,其
遂以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宋因之,有时特置平章军国重事,或称同平章军国重事,则以
老成硕德,如文彦博、吕公著是也。开禧元年,韩胄为丞相,乃又加平章军国事之名,说者谓省“重”字则所预者广,去“同”字则所任者专。时陈自强为右丞相,请以胄序班丞相之
,于是平章军国事乃又超越丞相矣。其
贾似
亦为之。德中,王龠
平章军国重事,陈宜中为左丞相,留梦炎为右丞相,是又于两相之
特设此官,盖沿胄、似
之班位,而又稍
其制也。
宋末平章在丞相之,元则丞相在平章之
。元制,中书省左、右丞相皆蒙古
为之,
以授汉
,汉
惟为平章政事,亦称宰执,如王文统、许衡是也。此又平章在丞相
之明证也。
宋节度使
节度使本唐藩镇官名,宋初犹存此官,然无所职掌,专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罢政者。或宰相、枢密使判
府,亦系此衔,谓之使相。元
新官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其
仍复此官,如文彦博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
节度使致仕是也。至徽宗时,则宰相在朝者亦兼此官,如左仆
蔡京兼安远军节度使是也。南渡以
,则功臣为
帅者为之,并有兼两镇三镇者,如韩世忠兼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张浚兼静江、宁武、静海节度使是也。
继世为相
再世为相,汉推韦、平,唐推苏、李,已属仅事,宋则有三世为相者。吕蒙正相太宗,其侄夷简相仁宗,夷简子公著哲宗时亦为相,传赞谓世家之盛,古所未有。南宋则史浩相孝宗,其子弥远相宁宗、理宗,浩孙嵩之,(弥远之侄)理宗时亦为相。其再世为相者,韩琦历相仁、英、神三帝,其子忠彦,徽宗时亦为相。按琦固名相,忠彦亦失
风。史氏则弥远擅废立为无君,嵩之谋起复为无
,家门虽盛而名节有亏。若吕氏奕世勋猷,辉映史册,可谓极盛矣。而公著于重圭袭组之
,
以门阀自
,益能守正
挠,为时名相,
可及也。
三入相 《宋史
吕蒙正传赞》谓,国朝三次入相者,惟赵普及蒙正。然蒙正又有王钦若、张士逊、吕夷简、文彦博、陈康伯亦皆三次入相,蔡京并至四次入相,宋史所云尚未
考也。今录于左:
赵普(乾德三年,为门侍郎平章事,
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太平
国初,再入相,拜司徒兼侍郎,八年,
为武胜军节度使。雍熙三年,再入相,拜太保兼侍中。)
吕蒙正(太平国中,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化初,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又以本官入相,至
中,
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又以本官同平章事。)
王钦若(中祥符中,检校太傅同中书门
平章事,以与马知节争论罢。寻又拜左仆
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寻
判杭州。仁宗初,复拜司
门
侍郎同平章事。)
张士逊(仁宗初,由礼部尚书同中书门平章事,
知江宁。明
初,再入相,
中书侍郎,寻
为山南东
节度使。
元初,又入为门
侍郎,封郢国公。)
吕夷简(由尚书拜中书同平章事,判陈州。未几复相,封申国公,再
判许州。未几又以右仆
入相,
位司
。)
文彦博(平贝州归,拜同中书门平章事,为唐介劾罢,
知许州。至和二年,又以吏部尚书入相,久之,
判河南,以太师致仕。元初,召平章军国重事,六
朝。)
陈康伯(绍三十
年,拜尚书右仆
,
判信州。隆
初,又拜尚书左仆
同中书平章事,
知建康府。熙九年,拜右丞相。时孝宗以仆
名
正,改为丞相。)
四次入相
蔡京(崇宁二年,以右仆入相,寻免为开府仪同三司。
观元年,又拜左仆
,三年罢,
居杭州。政和二年,召还再相,三
至都堂,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领三省。凡四当国。)
1.魔皇大管家 (古代玄幻奇幻)
[9979人在看]2.打爆玄幻位面 (現代修煉小説)
[8492人在看]3.領主咆哮 (現代英雄無敵)
[5055人在看]4.所有人都知岛我是好男人[芬穿] (現代爽文小説)
[4824人在看]5.至強戰神陳浩唐秀心 (古代堅毅小説)
[8325人在看]6.網遊:開局獲得神級天賦 (現代衍生同人)
[9075人在看]7.極品老爺車 (現代異能奇術)
[5603人在看]8.0度終極幻想2 (現代盜賊小説)
[3424人在看]9.業餘亿星 (現代玄幻奇幻)
[2276人在看]10.虛有其表(校園H) (現代高辣小説)
[3664人在看]11.蚊靈天地 (古代修真武俠)
[8967人在看]12.全能照妖鏡 (現代玄幻小説)
[9788人在看]13.良師益友 (現代純愛小説)
[6073人在看]14.師徒戀女主覺醒初(古代古典仙俠)
[6893人在看]15.秒殺 (玄幻奇幻)
[2362人在看]16.九囯傳 (古代宮廷貴族)
[5137人在看]17.無上仙怠(古代古典仙俠)
[2026人在看]18.花顏策 (古代歷史架空)
[9848人在看]